Tuesday, August 18, 2009

转帖 08年元旦李舒云报道张宝胜的神仙会

我国百名“特异功能”人士元旦北京集会

元旦北京电 元旦刚至,为了欢庆节日的到来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特异功能”人来到首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谈。
据介绍,本次集会的到场人士均有不同的特异功能,比如自我愈合,隔空取物,鼻闻骰子等等。会谈的主题是为了探讨怎样让特异功能人士最有效地宣传各自的本领,如何为我国发展做贡献,以及如何将这些功能传授给别人,造福社会。
一号清晨,记者提早赶到了会谈的现场:北京全聚德。在会议开始之前,我们采访了组织者兼主持人,辽宁的张宝胜先生。据称,被同行誉为“超人”的张宝胜具有隔空取物等能力,是我国特异功能界的代表。
张宝胜笑着介绍道,自己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拥有的种种神奇本领已经超过国外的耶稣基督。“这次邀请了一百零七位同仁,就是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本领。学习为主嘛。等开完会,我准备找个哥们学学飞,听说有个西藏来的同志就会飞。”在了解到那位西藏来的同志是乘火车来的,只能偶尔在无人的情况下飞起来一点后,张表示很遗憾。
本次会谈在全聚德举行
对本次开会的目的,张宝胜指出三点。第一是成立中国特异功能人士研究协会,负责探讨,研究并尝试解开特异功能的真相。第二是成立一个特异功能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张宝胜没有给出细节。第三是成立特异功能有限公司,开发神功异能,保健产品等等。
中午,参加会谈的人士纷纷到来。很多陌生来客在互相介绍后都感到一见如故,畅谈各自经历。记者认出了比较著名的几位。其中有来自武汉的“神功”邱服义,河南的“铁胃”李玉兵以及黑龙江的“圣手仙姑”翁秀琴。还有一位名叫廖宜壹的台湾教师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能力。这位56岁的老人拿出了十二个木质大骰子,每个骰子每面写着一个六位数字。据称,他能在蒙住眼睛后,闻出这些数字后心算出它们的和。
河南“隐形人”叶相亭在全聚德门口
在享用了全聚德中外闻名的烤鸭后(除了声称能够“辟谷”的“川大仙”陈建民只喝了些茶水),张宝胜,邱服义和“神姑娘”谷丫等人分别作了发言。除了提出成立协会,学校与公司以外,来客们还探讨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特异功能界等等。会谈气氛十分融洽,讨论很成功。
会谈结束后,来客们表演了很多节目,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Monday, August 10, 2009

千家万户满庭香----韩荣华著

正月初九孝父母 无怨无悔天下第一 情归原始大道心
二月初九顺父母 无私无我天地第一 身归原道大道合
三月初九敬父母 无以伦比天道第一 善归元性大道真
四月初九养父母 无尽良方天律第一 义归原神大道开
五月初九亲父母 无中生有天心第一 我归元通大道明
六月初九道父母 无为而为天高第一 道归元本大道传
七月初九德父母 无疆宇内天润第一 德归元灵大道行
八月初九教父母 无明启化天德第一 神归元炁大道生
九月初九化父母 无上精神天义第一 家归元流大道尊
十月初九乐父母 无我上善天伦第一 富归元合大道结
十一月初九思父母 无极功德天法第一 圣归元妙大道昌
十二月初九忠父母 无远弗居天贞第一 荣归元真大道于

Sunday, August 9, 2009

两岸三地艺人咏皓月 金秋月圆华府迎中秋


驻美大使周文重2008年9月接见黄河艺术团"世界梦幻之旅"剧组

“金秋月圆”晚会温馨浪漫迎中秋(8月29日)

  秋,是感怀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富诗情画意的季节。布满星光的秋夜总是散发着神奇的浪漫气息,令人陶醉其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秋日的夜空下赋诗作画,吟唱起舞,抒发天地情怀和人生志趣。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远离故土,身居海外的我们来说,一年一度的中秋时节,又何尝不是一场心灵上的“文化苦旅”。

  今年的金秋时节,应乔治梅森大学多元文化顾问委员会与新世界双语学院联合邀请,黄河艺术团以及两岸三地的表演艺术家们将于八月二十九日在乔治梅森大学艺术表演中心举办一场名为"金秋月圆"的中秋文艺晚会,来自台湾的著名年轻演唱家史茵茵,将为观众献上扣人心弦的乡音乡情;在华府地区享有盛名的艺术表演团体也将应邀参加演出,共襄盛举,其中包括声誉鹊起的新世界双语学院亮丽龙队、在台海间享有盛名的“千荣舞蹈艺术团”,阵容强大的古筝音乐表演团队“婵鸣古筝团”等。"金秋月圆"晚会集两岸三地的优秀歌舞节目,在金秋的舞台上展现华夏民族之情, 两岸同胞之谊, 节目编排抒情多元,浪漫温馨,艺术风格清新亮丽,造型布局匠心独运,在风清月朗之时为大华府地区侨胞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秋之盛宴。

  "金秋月圆"晚会的第一部分"银色月光洒中华"(民族篇), 荟萃各少数民族的名歌名曲, 在天涯共此时的月光下,歌唱家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纵情放歌, 翩翩起舞,曲目最后汇集到热情洋溢的"爱我中华"的歌舞表演之中。  第二部分"中秋月圆照神州"(乡情篇), 将展现华夏大地秋风送爽、花好月圆的和煦美景, 两岸三地的同胞各以自己的歌声, 舞蹈和器乐来抒发“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千里共婵娟”的诗情画意和美好情怀。

  第三部分"祝福华夏, 拥抱世界"(和谐篇), 寓意中华民族腾飞在世界之林, 并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缔造"四海之内皆兄弟"之崇高境界; 压场的大合唱在"双钢琴"的伴奏下将唱出寰宇和谐之声和天籁之乐 -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合唱曲"欢乐颂",气势磅礴的歌声和恢弘高远的意境,将为观众留下09金秋永恒的记忆和感怀。

  "金秋月圆"的主办单位有:乔治梅森大学多元文化顾问委员会,新世界双语学院,黄河艺术团,及其他大华府地区华人社团。此台艺术表演节目亦将为乔治梅森大学多族裔学生捐赠奖学金款项,以帮助清寒学生完成学业。捐赠票价: $12, $17, $22, $50(VIP). 有关"金秋月圆"晚会的详情及购票,请联络:301-792-8881, 202-290-8056, 703-205-0083  "金秋月圆"晚会的相关介绍将会在今后数周陆续刊出,敬请读者垂注。  (丘 霖)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主席看望98岁的钱学森院士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9日上午分别来到钱学森、吴文俊家中,亲切看望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位著名科学家,代表党中央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福。
97岁高龄的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曾经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胡锦涛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钱学森家中。一进卧室,总书记就走到床前,俯下身子,握住钱学森的手说:“钱老,您好。春节就要到了,我今天特意来看看您,给您和全家拜个早年!”
“谢谢!”钱学森笑容满面地握着总书记的手说。
总书记给钱学森送上一只花篮。朵朵鲜花姹紫嫣红,满屋生意盎然。
胡锦涛坐在床边,同钱学森亲切交谈起来。
胡锦涛满怀深情地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您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您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精心组织攻关会战,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您仍然关心国家现代化建设,关注科技事业发展。钱老为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只是碰到机会了。”钱学森谦虚地说。
交谈中,胡锦涛又对钱学森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
钱学森再次露出谦逊的笑容。
在特制的活动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副眼镜、一份材料,尽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钱学森仍每天坚持看报、学习。
“钱老,您在科学生涯中建树很多,我学了以后深受教益。”胡锦涛谈起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就读过您的有关报告。您这个理论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现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就是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钱学森微笑着点点头。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曾倡议利用沙漠地带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沙产业,并把自己获得的奖金捐献出来,用于支持沙产业发展。
总书记告诉钱学森:“前不久,我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钱老,您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听了总书记的话,钱学森十分高兴,接着说:“现在,我们国家变化很大,西藏也发展很快,青藏铁路都修起来了。”
“我们修建青藏铁路,突破了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解决了在冻土层上铺设铁路的问题。青藏铁路通车后,运行效果很好。这条铁路为西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书记接过钱学森的话头。
“好极了!”钱学森高兴地说。谈起祖国的变化,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全部心血的老科学家,心情十分激动。
总书记对钱学森说:“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满怀信心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钱老,请您放心,您毕生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随后,胡锦涛又特意来到钱学森的书房。书柜里摆满古今中外各种图书,显示出书房主人博览群书的钻研精神。
去年5月,《钱学森书信》一书出版后,钱学森把这部书送给了总书记。这部书汇集了钱学森3000多封书信,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体现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
胡锦涛对钱学森家人说:“这部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比如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发展科技必须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建设必须注重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现实意义。”
离开钱学森家时,胡锦涛叮嘱他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一定要精心照顾好钱老。

Saturday, August 8, 2009

温家宝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王大珩和胡亚美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题:拳拳之心殷殷深情——温家宝亲切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王大珩和胡亚美侧记
   新华社记者李斌、顾瑞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上午冒着细雨,登门先后看望了60年来为我国科技、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王大珩和胡亚美,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6日上午冒着细雨,先后登门看望了60年来为我国科技、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王大珩和胡亚美,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是温家宝看望物理学家朱光亚。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您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和后人永远学习
   一大早,温家宝就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家中,看望这位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走进客厅,温家宝弯腰握住坐在轮椅上的朱光亚先生的双手。看到老朋友来访,朱光亚眼睛有些湿润。温家宝说:“光亚同志,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和人民都惦记您。”
向来不善言辞的朱光亚老人微微一笑。“他高兴了。”旁边朱光亚的子女解释说。
“从我认识您起,就觉得老人家的品质非常优秀,勤勤恳恳,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忠于国家和人民。”总理给予朱光亚高度评价,“这种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和后人永远学习。”
“我跟光亚先生曾共事5年。他靠威望就能把科研人员团结在一起。”温家宝在联系科技工作时,曾和担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朱光亚有过不少接触,对这位才识和品行双馨的科学家十分敬重。
听说光亚先生的生日是12月25日,温家宝幽默地说:“那您是‘圣诞老人’了,我提前向您祝寿。”朱光亚脸上露出笑意,在场的人们也都笑了起来。
这时,朱光亚示意秘书朗读他给总理的一封信,表达对总理的感谢。在信中,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切实提高我国科技、经济的竞争力;二是科研诚信问题不容忽视,应在制度上有鼓励严谨求实的政策,有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机制和措施。
温家宝说:“光亚先生,您讲的这两点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才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要严谨求实,您的品质和精神,永远鼓舞着年轻的科学家。希望您保重身体,国家需要您。”

这是温家宝看望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我每年都来,希望您每年都健康
随后,温家宝乘车来到北四环外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对于中国科技事业来说,这里并不普通:小区内的3栋青砖灰楼,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招贤纳士所建的“特楼”,曾经居住着包括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内的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一批开拓者们。
温家宝走进何泽慧陈设简朴的家。95岁的何老满头银发,精神很好。“慢慢坐,不着急。”温家宝扶着老人在沙发上坐下,“您还记得我们有个约定吗?”“记得。”“一年看您一次。我经常想着您。看到您的身体很好,我心里高兴。”狭窄的过道、简朴的客厅……温家宝十分感慨: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到这里拜访过钱三强夫妇。就任总理以来,温家宝已是连续第5年登门看望何泽慧。
“三强同志在世的时候做了很多工作,您也是我国科学家中的佼佼者。”温总理望着何泽慧说。
何泽慧刚刚得了一场病,不太说话,只是一直微微笑着。总理亲切地向坐在一旁的何泽慧女儿钱民协询问老人的近况:“能看电视读报吗”“还看物理书吗?”。钱民协告诉总理,母亲经常看书报,有时候也写写字。
窗外飘着细细的雨丝,温总理深情地回忆着往事说:“何老,50多年过去了,您还一直住在这儿。我记得当初到您家时,屋里到处堆满了书。我来的时候,您就给我一个小马扎坐……”
对面钢琴上摆放的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一幅照片引起了总理的注意。看着照片上衣着朴素的何泽慧,温家宝深有感触地说,“您一直那么朴素,穿的衣服像工作服,就像是在实验室一样。这是您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本色: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接着,总理又详细询问何先生治疗的情况。他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尽快给何老找一个医院,再好好查一下身体。”
温家宝接着对何泽慧说:“我一定不失约,每年都来看您,就是希望您身体健康!”何泽慧说:“谢谢。”
临别时,温家宝用手扶着何先生站起来,“您慢着,我扶您起来。”温总理走到院子里时,回首向站在二楼自家窗口的何泽慧挥手道别,大声说道:“多保重”。

这是温家宝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98岁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上午近11时许,温家宝来到钱学森家中。钱老坐在床上,微笑着打招呼。温总理趋步向前,走到床边紧紧握住钱学森的手:“钱老,我又来看您了。”
这是温家宝近年来第四次看望钱学森。对这位“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温家宝始终心存敬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温家宝经常和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一起研究工作,并多次书信往来。近年来,总理每次登门看望钱老,两人都亲切交谈。
床边,摆放着总理送的一盆盛开的蝴蝶兰。床上的移动木桌上,摆放着钱老的老花镜和一摞报纸。虽然年事已高,钱学森还坚持每天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看到您精神这么好,我很高兴。”温家宝坐在钱老的床边与他亲切聊了起来。“您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和科技事业。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会记住您的贡献。”
“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我做了一些事情。现在老了,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钱学森谦虚地摇摇手。
因年事已高,钱学森说话有些不清楚,一直认真倾听钱老讲话的温总理连连表示自己“完全听懂了”,还不断将钱老的话向现场的人们复述。听着温总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钱学森高兴地笑了。
“希望您健康长寿。您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全国人民的榜样。”
“我要活到100岁。”钱学森微笑着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这几年,您特别关注教育。我每次来,您都提出要大力培养杰出人才。”“中国要大发展,就是要培养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话让温家宝十分感动:“我经常将您的话讲给大家听。努力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钱学森在深情地回忆自己留学归国的经历后说:“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总理点头赞许地说:“您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钱学森忽然伸出右手大拇指说:“中国要走在世界前列。”温家宝接过话头:“我们要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时间过得很快。钱老兴致很高,总理说:“我来看您几次,您今天说得最多。您累了,我会再抽时间来看您。”

这是温家宝看望应用光学专家王大珩。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大家都关心着您
上午11时许,温家宝又前往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王大珩院士。
王大珩是我国光学界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为我国光学研究、光学仪器制造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还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并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研制国产大飞机等许多重要建议。
总理和94岁的王大珩是“忘年交”。不久前,他在吉林考察时,还专门到王大珩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进行调研。看到王大珩开创的光学研究后继有人、事业兴旺,温总理十分高兴。
病房里,王大珩先生躺在床上。总理俯在王大珩耳边大声说:“大珩先生,我是温家宝,我来看看您。我不久前刚去了光机所,光机所大变样了,事业发展很快啊。”“谢谢。”王大珩说。
“您病了,会好的,慢慢治疗。”总理又俯在大珩先生耳边说:“我们一起研究863计划,一起研究大飞机。您还记得吧?”“记得。”病床上的王大珩十分清楚地回答。
“国产大飞机项目就是按您那时的建议定的。制造大飞机,就要靠国家意志。”“好。”王大珩说。
“您会治好的,大家都关心您。”温家宝临别时叮嘱病床上的老朋友。

这是温家宝看望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儿科血液病专家胡亚美。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把最新的消息告诉您
86岁的胡亚美是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儿童白血病研究,挽救了许多白血病患儿的生命。
时至中午时分,温家宝来到位于北京复兴门外的胡亚美家中。2003年5月31日,温总理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患病儿童时,胡亚美向总理建议设立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总理当场表示赞同。随后,温总理又多次批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把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建好,为全国儿童健康服务”。2006年,国务院批准立项。
一落座,总理就对胡亚美说:“我知道,您心里惦记着一件事,就是儿童血液肿瘤中心的建设。”他告诉胡亚美:“目前,这一项目的立项、投资和征地规划都解决了。项目占地拆迁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工程配套的污水处理站很快就可以先期动工。”
听到这个消息,胡亚美十分高兴,她希望项目尽快竣工:“全国有不少白血病孩子需要有一个治疗的好环境。”
胡亚美告诉总理,白血病以前是100%死亡,现在有80%左右的存活率,“但就是缺少病房。”
提起白血病患儿,总理不禁有些动容。近年来,他在外出考察时,多次前往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今年2月16日,温总理在天津结束考察后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室偶遇一个两岁的白血病患儿李瑞,并安排这个家境困难的患儿到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所以我一见您就谈血液中心的事,把最新的消息告诉您。”温总理说,“您对孩子们充满爱心,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孩子们。”
“这是我最大的乐趣。经过治疗后,一个个小病人都成长起来了,我多开心啊,有的白血病患儿还当医生了。”胡亚美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